近年来,湖北畜牧兽医系统坚持改革创新,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广高效生产模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和构建新型畜牧兽医体制,在畜牧业发展中成功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畜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跨越式转变。
牛栏与猪圈,是我们的财富宝库,鸡鸭鹅禽蛋,是我们发家的路径,畜牧兽医,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帮手。湖北农村老百姓用这样的话语描述身边的兽医对农村畜牧业的服务,亲切中透露着喜悦与自豪。
兽医与牲畜零距离。近年来,湖北“三农”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公共兽医服务总量大幅增加,城乡畜产品服务差距迅速缩小,一个服务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省畜产品安全的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湖北省畜牧兽医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新高度,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市场供给有效保障。
大市场上发展大畜牧
农夫不种养,饿死帝王君,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农业的辛苦,换来了人们餐桌上的芳香。没有大畜牧的跟进,千家万户餐桌上的芳香,就没有保障。
随着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湖北的生猪产业获得了稳步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出栏生猪接近4000万头,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平一头猪的目标,比2007年增长23.64%;蛋禽产业跨越式发展,禽蛋产量达到137万吨,比2007年末增长24.22%;肉禽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禽肉产量64.30万吨,比2007年增长26.82 %;牛、羊出栏分别为126万头和501万只,比2007年分别增长15.34%、16.33%。5年来,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一是畜牧业成为千亿元的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在一、二产业44个行业中产值居第四位。二是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畜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特别是生猪产值达到789.75亿元,在全省所有大宗农产品中产值排名第一。三是鲜蛋产量在全国保持领军地位,生猪出栏由第九位上升到第五位。四是蜂产品出口保持连续11年全国第一,供港禽蛋长期占据“半壁江山”。五是全省畜牧业创业热情高涨,大量返乡农民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畜牧业,据初步统计,目前湖北省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从事畜牧业。近年来,畜牧业汇集各类社会资本达200亿元以上,有100万以上的农户靠从事畜禽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
现代畜牧业发展跨入新阶段,实现产业增效和生产方式大转变。规模化饲养突飞猛进,使全省养殖比率获得了快速提升。2007年以来,湖北省畜牧局,积极引导养殖小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现代畜禽养殖场,大幅度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使规模化养殖比率领先全国。全省生猪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了53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规模化养殖比例几乎以每年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递增,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畜牧大县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国家生猪调出大县11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总数达到44个,全省几乎有半数的市县获得了调出大县奖励,大县奖励资金达2.256亿元,比去年增加8108万元,增幅达56.1%。单个县资金扶持力度也较去年有大幅增长。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对此作出批示:“近年全省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年新增调出大县11个,规模化养殖作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建设新型畜牧工程
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生产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是畜产品对市场的重要保障。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湖北畜牧局积极鼓励、引导养殖小区向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效益最大化转变。实现了传统分散无序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过渡。特别是积极创新,试验和推广了适合农户的家庭式规模养殖模式,将标准化生产方式首次引入到农户养殖生产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户家庭式养殖的标准化,使广大农村彻底告别了几千年的人畜混居历史,改善了公共卫生条件,建设了美好生态家园。到2011年底,全省生猪“150”模式、蛋鸡“153”模式、肉羊“1235”模式、肉牛“165”模式分别达到18,881栋、8101栋、10,497栋和4346栋,总数达41,825栋。全省标准化养殖比例达40%以上,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他们通过创新,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引领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成为全国标准化养殖领域的标杆地位,形成了以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示范,生猪“150”等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为主体,具有湖北特色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体系。
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改善环境,先后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集团落户湖北,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畜禽加工厂和养殖场,带动了大量养殖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同时,一大批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后劲十足,主要表现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百家。到2011年底,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1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以上110家(2011年新增32家)。生猪养殖与屠宰龙头企业48家、禽类加工龙头企业28家、蛋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蜂产品加工企业2家;此外畜牧专业合作社3601个; 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过10家。2011年,全省共计有宜城襄大、湖北同星、汉口精武、武汉中粮、武汉双汇、宜昌双汇、武汉飘飘、黄冈伊利、湖北神丹、安陆宝迪、钟祥雨润等11家畜牧企业(其中本土企业6家,引进品牌5家)年销售收入突破了1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15 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8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强”,畜牧业占两强。
从湖北的“四个一批”工程中我们看到,培育的12个冲百亿元重点企业,畜牧业有三席。蛋品连续9年出口列全国第一,蜂产品出口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品牌建设获得突破。到2011年底,全省有“神丹”、“周黑鸭”、“新农牛肉”、“襄大”4个品牌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神丹公司在全国品牌蛋品市场占有率超20%,连续4年雄踞全国第一;经省政府评定的畜牧业名牌有21家之多(不包括饲料),占整个湖北名牌的10%,占农业名牌的50%。
信息、金融、科技等要素聚集融合,湖北畜牧业开始真正由“大省”向“强省”跨越。2011年5月31日,中央领导视察湖北,明确提出:要努力发挥湖北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强省的建设步伐,提出发展“六业”。现代畜牧业排在第一位。他们抓住这一历史机遇,2011年12月,湖北推进畜牧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畜牧业要先行,推进畜牧强省建设,产业化要先行。这一刚领性的宣言,成为今天建设湖北现代畜牧的路线图。2011年10月,湖北畜牧兽医信息网改版上线成功;2012年1月,湖北畜牧局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正式开始启用,标志着湖北畜牧业开始向信息化时代迈进。
目前,湖北畜牧系统创建的视频会议系统,可覆盖到规模养殖场,其远程视频专家诊断系统的创建,极大的消除了专业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2011年,湖北省政府强力推动畜牧业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和湖北畜牧产业发展投资公司相继成立,使湖北省畜牧业在构建金融支持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畜牧强县(市、区),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这一活动的展开,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的高度评价,并作出重要批示:“湖北省3月发出这两个指导性文件颇有创意,思路开阔,目标高远,且科学客观,相互衔接,系统完善。如此强力推动,湖北‘十二五’畜牧兽医必有长足进步,贡献出色。”
树立科学疫情理念
树立可防可控的疫情理念。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要求,树立常年防疫、常抓不懈的理念,认真落实“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措施,并组建了以陈焕春院士等专家为主的专家组,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长效机制,完善月月定时补针、巡回补针、补栏申报补针三项免疫补针制度,确保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不留空当”。
目前,为了提升防控综合能力。湖北全省全面开展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动物疫情测报站、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冷链体系等项目建设。形成了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以11个疫情测报站为骨干、以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及疫情测报体系;以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为龙头、以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基础、以动物防疫公路监督检查站为关口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同时,还建设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级防疫员五级疫苗冷链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加强基层队伍的建设,筑牢防控工作保障,湖北畜牧局通过改革,创建了2300余人的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队伍和1.5万多人的村组防疫员队伍。同时,为调动广大兽医工作人员防疫治病的工作热情,切实解决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窘况,各地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的厚德工作,全省乡镇兽医从业人员82%参加社保,一线从业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2011年,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简称《条例》)。新《条例》实施后,对推进湖北动物防疫工作依法管理,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湖北省还修订了《湖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了《湖北省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程序(试行)》;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办公室组建15人的突击队和10人专家组;全省共组建了1500人的应急队伍,还建立了后备梯队。2010年,湖北畜牧局,首次承办全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受到国家农业部的高度评价;通过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提升了畜牧系统的应急综合能力,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单位”。
实行产品质量跟踪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场(小区)、户的管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和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
建立监管体系,开展质量监测。湖北畜牧局和十堰市、荆州市等6个市州,以及丹江口等9个县市区设立了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天门市、宜昌市夷陵区等40个市县明确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部、省、市、县四级检测机构相继建立,部分市州已开展检测工作,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检测,使监管手段不断完善。既有专项整治又有例行检查,既有拉网式抽查又有快速检测。从2010年~2011年全省就快速抽检猪尿、猪肝25万批次以上,合格率在98%以上;农业部多次对武汉、宜昌、黄冈等地进行的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突击检测,湖北抽检合格率都达到100%。
从2003年开展认证工作以来,湖北省累计认证无公害畜产品739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793个,绿色食品134个,全省“三品”认证产品占畜产品总量30%以上。2010年,郧西马头山羊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京山华源王浆和蜂蜜、神农架康俊蜂蜜获有机食品认证。2011年,全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131个、产品认证137个。截至目前,湖北省畜牧产业共有麻城黑山羊、马头山羊、当阳双莲鸡等6个地理标志、华源王浆(蜂蜜)等5个有机畜禽产品、千秀谷土鸡等5个绿色食品、明祥生猪等616个无公害畜产品,约占认证农产品总量的30%。
近几年是湖北畜牧业扶持政策惠及面最广的时期,也是广大养殖场(户)受益最多、养殖热情最高的时期,更是畜牧业生产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目前,湖北省畜牧业已经从传统产业开始转入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轨道上。全省现代畜牧业基础现已夯实,他们正已科学的发展观,向着更深远的空间迈进。